2024-04-18 09:46 浏览量:13235 来源:中国酒庄网
今缘春·好善山东·中华善城酒文化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今缘春,为何被称为东方酒祖?
2023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历经20年的收获年,一系列成果显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前掌大遗址出土商代青铜提梁卣——今缘春酒文化博物馆复刻
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为: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文明起源的证据需要:文物考古,历史记载,故事传说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没有断代的只有一个:中国。
2012年11月,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孙茜、孙贵俭著《从七千年前走来—枣庄古代历史文化考略》记载:西周时称中原人为夏族,春秋时称中原人为华族,汉代以后才“华夏”连称。而“中华”一词,则是中国和华夏的合称。
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红陶壶——滕州博物馆馆藏
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考》一书中说:中华民族起于东方。都与东夷紧密相关。北辛先民为代表的东夷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成员之一。
东夷是中国古代东方民族的总称。所谓东夷族文化上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在殷商西周以前,或与殷商西周同时,所有在今山东全省境内,及河南省之东部、江苏之北部、安徽之东北角,或兼及河北省之渤海岸,并跨海而包括辽东朝鲜的两岸……诸姓,全叫做夷”。其中,以“海岱看滕州”的山东地区为其主要发源地和聚集地,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和洗礼,东夷文化的精华与精髓,已深深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之一。
山东博物馆有说明文字介绍:距今8500年开始,东夷人在生产工具制造、玉器制作、陶器制作、铜器冶炼、纺织业、酿酒业、雕刻镶嵌工艺、陶文、龟卜、原始八卦、原始历法、原始医学等诸多方面创造了灿烂的业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远古传说。龙山文化城址的出现,表明自龙山文化早期开始,山东地区已经进入了部落方国即早期国家的时期,进入了文明时代。
2010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赛时《中国酒史》记载: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酒器。然而,到了1979年,山东大汶口文化墓葬发掘出一组成套的酿酒用具,有沥酒漏缸、接酒盆、盛酒盆、盛贮发酵物品的大口尊,用实物向今人展示,远在4800余年前,我国古代东夷部族就已经发明了谷物酿酒,中国酿酒绝不晚于这段时期。应该说,以考古中发现的酿酒器而不是盛酒器或饮酒器(这些酒器也可用来盛水、饮水或盛饮其他饮料)来判断酿酒起源,最具说服力。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在长达6个世纪中,夷商之间延续着民族冲突与斗争。滕州前掌大遗址出土的一件有铭铜盉,也证明商代薛国曾经对夷方作战,并俘获了夷方的首领,为商末征东夷战事的文字史料。2018年1月,方志出版社出版《北辛村志》记载: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滕州发掘的北辛文化上承古老的东夷文化,下拓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套完整的东夷文化链条。由此可以找到“东夷族”既是齐鲁酒的酒祖,也是中华酒祖的考古证据。
《枣庄古代史纲》记载:这个处于古薛河流域的先秦古薛国,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由于上古资料较少,东夷文明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靠于考古分析,其序列源于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历经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至岳石文化(距今约4200年)。而这一中华文化主脉,在薛国都有系统而丰富的遗存,这在全国极为罕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辛文化遗址”为“中华5000年文明”提供了继续溯源的证据。
最早的文字符号在这里出现。在北辛遗址一件陶器的底部,发现一对酷似鸟足的刻划符号,被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誉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最早的农耕文明在这里出现:从北辛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铲、石磨盘、鹿角锄、蚌镰等文物来看,当时的农业生产从播种、收割到加工、贮藏均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工具。还在一个窖穴中,出土了碳化谷物,表明远在7300年前,勤劳智慧的北辛先民已经在这里大面积垦荒拓地,培育出农作物,掌握了初步的农业生产技术,粮食生产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
最早的制陶工艺在这里出现:在使用的陶器中,不仅讲究生活的实用性,而且讲究观赏的艺术性,如红顶钵、指甲印纹钵、蒜头壶、泥条纹、刻花纹器具等。从出土的大量打磨器、削刮器等丰富多姿的陶器来看,北辛先民制陶作坊已有专门的分工,制陶技艺较为先进,手工业较为发达。最早的酿酒技术在这里出现。北辛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蒜头壶,是当时的盛酒器,说明当时已经掌握酿酒技术,粮食通过发酵,蒸馏成酒。
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陶盖鼎——滕州博物馆馆藏
2009年6月4日,中国文物信息网刊载了朱绍鸿的一篇《在前掌大的那些日子》的文章说,“那一次,我也有幸将装着滕州最古老的酒的青铜提梁卣给携了上来。”朱绍鸿是滕州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这篇文章来于他参加1994年官桥镇前掌大村挖掘时的回忆。《在前掌大的那些日子》一文中还提到了孙柱才、王元平两位滕州人。王元平说,那三个装酒的提梁卣,还是在他所负责挖掘的墓穴里发现的呢。
1964年,全国第一次文物大普查期间,就发现了震惊中外的北辛文化。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大普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胡秉华教授,用地排车拉着行李来到了官桥镇,经过初步挖掘,发现了一个商周时期的“车轮”。不久,前掌大村民在犁地时又发现了西周的陶瓷残片,这让毕生研究商周文化的他确信薛国古城就在前掌大村附近。
1994年春天,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以胡秉华教授为组长的山东省考古队进驻前掌大村开始考古发掘。滕州博物馆考古部的王元平有幸参与了全过程。王元平说,按照分工,他带人挖掘的一个命名为“M11”的墓穴,这个墓穴距离地面三米多,是现场发掘的最大的墓穴之一。
在这个墓穴中发现了8只铜鼎,3只装满了液体的青铜提梁卣。考古经验丰富的胡秉华教授认为,只有帝王才能享受9只鼎的礼遇,而享受8只鼎礼遇的非王即相,他从装液体的提梁卣来判断,应该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据王元平回忆,为了方便,胡秉华教授在前掌大村租了一处独门独院的民房,运输三只提梁卣到胡教授租的住处时,由于村路颠簸其中一只封口破裂。在胡教授的住处,他打开了破裂的那只提梁卣,倒出的液体晶莹透明。胡教授装了一杯,留给了滕州,这杯3000年前的古酒至今陈列在滕州博物馆。
至于三只提梁卣的去处,王元平回忆说,听说一只在北京,一只在上海,还有一只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至于提梁卣中的液体,经过北京大学权威的考古实验室化验,确有酒精分子的存在,迄今国内最古老的酒的发现,因此列入了1994年十大考古成果之一。由此证明了“北辛农耕、制陶、酿酒文化”是东夷酒文化的核心起源地,酒脉相袭相承,更为“东夷族”既是“齐鲁酒祖”,也是“中华酒祖”提供了更远古的考古证据。今缘春“东方酒祖”文化,由此诞生。而专家复古的由景德镇陶瓷研制的“今缘春提梁卣”酒,将在龙年面世。
作者: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今缘春首席酒文化顾问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