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10:21 浏览量:29062 来源:中国酒庄网
中国会展经济由初创发展过渡高速发展转变为现在高质量发展,城市会展业已经从传统的展览展示向会议、论坛、节事、活动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新路。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会展经济直接刺激贸易、旅游、酒店、交通、物流、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着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进入新时代,中国展览业逐步向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据《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较2022年增长117.1%,较2019年增长10.6%;办展总面积1.41亿平方米,较2022年增长153.3%,较2019年增长8.25%。经贸类展会数量和展出面积超越疫情前水平,展览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
国内2023年实际运营的展览馆数量为194个,比2022年增加58个,比2019年增加21个,数量创历年新高。大型展览馆利用效率同比大幅提升,2023年共有40个展览馆举办30个及以上展会,比2022年大幅增加22个,增幅达122.22%;35个展览馆举办展会总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比2022年增加15个,增幅达68.18%。2023年各地加快展览馆建设步伐,新建展览馆迎来交付高潮,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新增展览馆可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在《2023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中显示,2023年全国按展览面积排名前10的城市为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北京市、青岛市、重庆市、合肥市、南京市、武汉市。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仍是热门展览区域,2023年三大区域举办经贸类展会数量占全国比重为57.35%,总展览面积占全国比重达63.27%;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与科技类展会在数量和面积上均居各行业展览首位。
然而,随着经济与消费形势的变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传统展会也“遇冷”,实质性效果不如人意。在此背景下,会展业需要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从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供销进行综合布局,进一步增强其招商合作、贸易促进、行业交流推介,引领行业前沿趋势等功能。传统展会该如何抢抓机遇,拓宽发展空间?
各类展会,火热大比拼
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推广方式,展会可以让参展企业在短时间内展示产品和服务,吸引潜在客户;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进行商业谈判;了解市场动态,与同行交流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其优点不言而喻。
全国重要的商品交易会,你参加过几次?
广交会:即“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57年4月25日,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
进博会:即“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承办,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从2018年以来,进博会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消博会:即“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一届于2021年5月举行,是全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聚焦全球消费精品和首发商品,汇聚全球优质商品,成为内外贸一体化展示和交易平台。
服贸会:即“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前京交会)”,是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的服务贸易平台,自2012年起每年5月28日在北京举行。服贸会是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涵盖服务贸易12大领域,是推进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贸易化的重要平台,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桥梁。
西博会:即“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起办于2000年,是由中国西部地区共办、共享、共赢的国家级综合性展会。经过多年发展,西博会已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最佳平台,是国家在西部地区重要的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和外交服务平台,也是西部地区实现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外合作的重要载体。
高交会: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由多家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每年的1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举行,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重点展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农博会:即“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1992年始办,是由农业部主办,以国内外农、牧、渔、农垦、农机、乡镇企业等为主要内容,集科技交流、项目洽谈、名牌认定、产品展示、贸易订货和商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农业博览会,是目前我国举办的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农业博览会。
酒博会:即“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举办的国际酒类专业展览会,自2006年举办,于2014年永久落户四川泸州。自落户以来,酒博会已经先后邀请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担任主宾国,让中国美酒香飘世界,在国内国际交流互动中,举杯中国、品味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酒业爱好者,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2024年10月10日—10月1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糖酒会:即“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始于1955年,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分别在一年的春季和秋季举行,有着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目前,每年全国糖酒会展览面积超50万平方米,年度参展企业超一万家,年度观展人次超60万,是中国食品酒类行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展览会。2024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第111届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这些展会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效果不佳,需变革升级
众所周知,疫情打乱了很多行业的节奏,展会行业因开放式和大型聚集性特点更是首当其冲。同时,由于展会同质化严重、流量下降、推广方式陈旧、组织者缺乏专业性等原因,展会的效果越来越差,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不愿意参加展会了。
具体来说,展会的同质化严重,很多展商展示的产品和服务都非常类似,推广方式陈旧,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于潜在客户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参展费用高昂,包括展位费、装修费、物流费等;传统会展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参与者的数量和参与程度,限制了企业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程度;一些展会的组织者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展会的品质;展会流量下降,难以评估推广效果。
例如2024年3月在成都第110届全国糖酒会,许多参展商对“人气不够”“效果不佳”颇有微词。谈生意的越来越少、谈行业趋势的越来越多;费钱又费力,收效甚微;某些知名品牌商“缺席”、库存压力导致展商更加谨慎;糖酒会已成为“拍客”的秀场……业内不少声音认为,传统糖酒会一年比一年“冷”。
尽管在如今的经济形势、消费环境下,展会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其作为信息交流平台以及厂商“见面沟通”的价值还在。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模式、策略方法,来焕发展会新活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逐步影响并重塑千行百业。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不仅引领着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变革升级,更是企业在瞬息万变市场中稳固根基、寻求突破的关键要素。
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例,它通过AI、AR等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展示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元宇宙、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颠覆传统,掀起行业变革。
再比如,第117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从“新”破局,携“新展馆”、“新渠道”与“新营销”,为百货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N3红人爆品馆重磅开设,直播+选品+采购齐发;线上渠道拓宽,新势力买家齐亮相;“百货汇”小程序提质升级,搭建24小时不打烊的百货供需对接平台。
还有,从车展、漫展到非遗节,以及世界科幻大会、“春糖节”,通过形式多样的展城融合活动,会展产业正持续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增长机遇。多年来,成都的会展经济量质齐升,消费引领和贸易促进功能凸显,其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中西部领先位置。
近年来,成都对“塑造会展业新格局”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部署,提出以“建链、强链、补链”为导向,以产业链链主为突破,以原创展会品牌为核心,深入实施建圈强链十大行动,推动会展产业能级大幅提升。
创新服务,产业链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其中,数贸会与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会展业持续转型升级,迎来革命性的变革,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展活动开始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会展活动更加智能化,如智能导览、智能推荐等,虚拟现实的应用能让会展突破时空限制,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让会展更加便捷,如智能停车、智能物流等,大数据能更好地分析市场需求,帮助展商更好地管理展会,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展商可以使用数字化营销工具,例如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来扩大展会的影响力。通过互联网参与线上会展,通过实时在线互动、直播演示等多种形式增加参与度。线上会展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也为企业和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更多的商业交流和合作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多元,会展业需要不断创新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和服务内容,如主题展览、体验式活动、互动式演示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参展方案和服务,参展商可以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与目标客户建立联系和合作。
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会展业是链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桥梁,要想以会展产业链引领消费升级,一方面,要以展促产,以产兴展,打造“展产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以展促消,以消带展,构建“展消经济融合体”。
同时,会展业要注重与旅游、文化、教育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培育新兴消费类会展活动及会展消费场景,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时尚生活等领域的品牌消费展、品牌特展;不断强化会展品牌建设,促进会展消费供需链协同化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22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22年,全国按展览面积排名的前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辽宁省和福建省。以上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展览数量占全国展览总数的71.59%,展览总面积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73.14%。2022年,全国按展览面积排名的前十个城市为:广州、深圳、青岛、重庆、成都、长沙、沈阳、杭州、南京、长春。
商务部《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提升重要展览展会数字化水平,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等。
国内会展行业企业正处于在不断整合阶段,专业化、规模化的办展机构逐步形成,展览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扩大。近年来,我国会展行业市场化程度加深,具体体现在政府展会项目外包、行业中介组织建设和行业标准建设三个方面取得的突破。目前政府展会项目正积极实施服务外包,例如进博会、武汉光博会、亚欧博览会、绵阳科博会、贵州数博会、物博会、沈阳制博会等一批政府展会项目。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要求会展行业在新技术产业化、新商业模式传播、高新产品贸易与推广、推动信息交流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好的平台功能。各类展会应立足产供销服务,坚持创新引领、提升质效,积极展示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图源网络)
国酒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