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09:08 浏览量:27157 来源:中国名酒庄
刚结束的重庆糖酒会,冒牌卡斯特被警方查获。进口OEM葡萄酒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稍加包装就能以高出成本10倍的价格售卖,这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同时造成前几年进口葡萄酒暴利和不靠谱。由于OEM酒生产监督把控较低,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导致国内的一些不法商贩钻法律空子,假酒生产屡禁不止。从消费者到监管层面,如何规整贴牌酒早应提上日程。
OEM酒是否合法
目前国内贴牌酒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采用保税监管场所进口散装葡萄酒并且在保税监管场所进行装瓶;二是在国内或国外重新注册商标并且在国外进行装瓶,即OEM品牌的模式。第一种即国内酒商从国外进口原酒,在保税区内进行灌装贴牌,然后披着“进口葡萄酒”的外衣混入国内市场。由于进口原酒在运送过程中受时间、温度的影响,葡萄酒浆的生命力大大减弱,极大地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和质量。中国名酒庄
一位知名进口酒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贴牌葡萄酒并非完全是个伪命题,往往游走于法律与监管的边缘,是否合法取决于酒商们的掌控程度。据业内人士透露,有进口酒商承诺,只要购买其600瓶葡萄酒,便可以贴上客户想要的品牌。这是近几年国内兴起的定制酒模式,也不失为另一种营销手段。
另外,上述负责人认为,OEM作为一种国际商业领域通行的模式,其实一直存在。不仅是葡萄酒领域,国际知名奢侈品牌LV也是实行代加工,又比如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卖场也经常有自己的OEM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包括洗化日常用品。值得一提的是,此类产品与葡萄酒不同,消费者更加重视它们的产品性能和实用价值。
有葡萄酒专家向记者表示,并不是一提与“贴牌”相关的字眼,就要一棒子打死,视其为洪水猛兽,仍要分情况而论。
贴牌酒仍需规范监管
前几年进口葡萄酒暴利,市场泡沫严重,与贴牌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在葡萄酒领域,OEM现象的缺陷显得隐蔽而又严重,价格与口感是葡萄酒消费者最为重视的关键命题。许多进口酒商为实现最大利益,急功近利,恰恰许多进口贴牌酒达不到相对应的性价比要求,价格与品质相左,酒标与真实来源不符。中国名酒庄
有葡萄酒从业人士指出,由于国内葡萄酒文化传播与教育培训的深入开展,国内越来越多葡萄酒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提高,从前进口酒商利用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赚取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尤其近两年内,葡萄酒行业处于调整期,别说贴牌进口酒难以卖上高价,就连名庄酒都已然不再坚挺,如从前那般笑傲江湖了。
据了解,追溯OEM葡萄酒的源头,不免要归结于国内进口酒商基于对品牌权的掌控,而与国外厂家合作生产贴牌葡萄酒。一名长年从事洋酒生意的酒商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例,智利的酒贴上国产酒标,或者国产酒贴上智利原产,这样的话就不对了,当属欺骗消费者的虚假行为。
由于OEM酒对产量的需求很大,并不像酒庄酒一样对生产过程有着严格的把控,所以会极大地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和质量。此外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认知度较低,因此OEM酒往往会以高出自身成本十几倍的价格进行销售,造成前几年市场上葡萄酒暴利和不靠谱。业内专家分析,国内酒商对OEM葡萄酒的生产监督把控低,远远不能与酒庄酒同日而语,这就为牟取暴利的酒商提供了机会,进行假酒生产。之前被媒体曝光的一则很火的某电商假酒销售案便属于此类事件。中国名酒庄
贴牌酒也是一种商业存在
有独立酒评人认为,对于贴牌酒,如果能如实反映其来源,明确产地讯息,其实也无可厚非,这是商业经济规律下的产物。许多葡萄酒消费者往往容易混淆贴牌酒与假酒的概念,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假酒是成分上出现差池的葡萄酒,而贴牌酒则不同,产自南非的原酒来到国内,贴上国产酒标,即可视为OEM酒。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现象其实国产酒一直存在,宁夏与新疆是近几年崛起的新兴葡萄酒产区,以往却是葡萄原酒的来源地,有渠道和营销优势的葡萄酒品牌收购优质葡萄产区的葡萄原酒,然后再深加工出售。还有一种情况是,拥有品牌优势的葡萄酒企业委托宁夏、新疆直接在当地加工灌装,并贴上自己企业的酒标。这样,提供优质原酒的产区与大型知名酒企之间便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双赢,更是市场规律下的合理存在,也是维持企业盈利生存的必要。中国名酒庄
记者观察到,某国有酒企在国外收购酒庄,将其海外的葡萄酒贴上自己的品牌销售,这到底合法与否,若非要辩出个子丑寅卯,那么就要斟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具体法律与规定,才能得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