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关注 > 正文

安徽白酒产业发展出台新举措 白酒产区迎来新机遇

2020-03-20 11:10   浏览量:25651     来源:中国酒庄

  中国酒庄网原创报道:

  中国酒庄网报道 2020年3月17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促进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在经济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加快安徽酒业发展的文件,对推动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2018年,安徽白酒行业收入255.1亿元,增长18.9%,实现利润56.7亿元,增长39%。作为食品产业中的一个大类,安徽白酒行业利润占全省食品行业利润近1/4,对食品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27%。但近年来,徽酒面对黔酒、川酒等核心产区品牌酒的大举进入,本土品牌市场竞争创新力较弱,品牌打造有短板等因素,制约着安徽白酒产业发展。

  意见提出,到2025年,安徽白酒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酿酒总产量50万千升,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白酒企业1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企业,建成全国优质酒生产、研发和原料、包装基地,构建“品牌强、品质优、品种多、集群化”的安徽白酒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安徽白酒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安徽酒业重点工作围绕“产区+基地”,优化白酒产业布局;围绕“扶优+扶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等八个方面作出安排。

  白酒专家、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发酵食品专委会副会长张金修对此消息非常激动,向中国食品报记者表示,这是酒业的一件大事,从国家层面产业发展目录中对酒业生产条件的“松绑”,支持白酒优势产区发展,到多个酒业核心产区政府发文支持白酒产业大发展,可以预见,中国酒业的春天已在开始到来。

  全文如下: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促进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3月17日

  关于促进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实施制造强省发展战略,推动我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食品行业转型升级,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创造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白酒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白酒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食品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安徽白酒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酿酒总产量50万千升,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白酒企业1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企业 ,建成全国优质酒生产、研发和原料、包装基地,构建“品牌强、品质优、品种多、集群化”的安徽白酒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安徽白酒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二、重点工作

  (一)围绕“产区+基地”,优化白酒产业布局。结合我省地处黄淮名酒带、长江名酒带的地理特点,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原则,引导市场要素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培育核心竞争力产业,将产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大力扶持以亳州、淮北、阜阳为中心的皖北主产区,以六安、滁州、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主产区,以宣城、池州、马鞍山为中心的皖南主产区 ,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基地集群。以重点白酒骨干企业为支撑,基于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建立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优质原料基地,引导中小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

  (二)围绕“扶优+扶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及企业经营管理。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建立规范、有效、科学的股权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工具,系统构建企业核心骨干人才激励体系。对白酒企业分类管理,根据不同企业特点,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实施梯队培养计划,引导企业找准市场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路径,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白酒企业跨省合作,加快全国战略布局,通过资本、品牌和技术输出,整合国内白酒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国资委)

  (三)围绕“数字+智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设备投入,搭建车间级工业互联网,使车间设备互联互通,完成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加大制曲、酿酒、储存、包装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创建智能工厂。加快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数字感知技术应用,对产品生产、仓储、分销、物流运输、市场监察等环节数字跟踪溯源。加强示范引导,支持企业、行业和区域开展“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的对标贯标工作,提高企业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等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

  (四)围绕“低碳+循环”,推动实施绿色制造。落实能耗、水耗、物耗、污染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制造管理体系等标准规范,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以企业集聚、产业链耦合和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创建绿色工业园区。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企业开发生态设计,强化环保智慧监管,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五)围绕“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支持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支持白酒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鼓励白酒生产企业开展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推进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强化对酿酒过程和关键点的把控,以标准化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大力推广纯粮固态发酵,引导企业传承和创新传统酿酒工艺,保护酒厂窖池资源。加强白酒企业生产区域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保障酿造所需的水质和生态要求。(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

  (六)围绕“精品+名品”,重塑安徽白酒品牌。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加强品牌梯度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开发品质特点突出的安徽白酒高质量精品,抢占高端白酒市场,拉升安徽白酒档次。支持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具有药食保健功能、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产品,培养单品销量冠军。加大对安徽白酒整体形象包装和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安徽工业精品”中央媒体集中宣传、世界制造业大会、行业会展、专题论坛等活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创建特色小镇,促进酒旅文化融合,推进安徽白酒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转变。(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七)围绕“创新+创意”,不断优化营销模式。支持企业通过直配、分销、联营、体验店等多种模式,深耕省内市场,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织密线下营销网络,加快开拓省外市场,推进营销网络全国化布局。支持白酒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与国内知名电商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产品营销网络营销。鼓励开展新媒体营销,加快营销网络更新迭代,持续优化购物体验。支持企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物流配送、支付结算、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管理。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实现个性化订制,推进白酒销售从B2B、B2C向C2M(定制)转变,细分目标市场,实现精准营销。(牵头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八)围绕“领军+工匠”,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支持创新创造,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强化股权、期权、技术分红、税收优惠、住房教育等方面政策激励,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支持建设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酿酒大师示范工作室”认定,选育一批“工匠”专才。推动校企合作,重点培养酿造师、酒体设计师、市场营销等一批应用型人才。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技能竞赛,推行关键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展人才和技术交流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白酒行业人员整体素质。(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市场监管。推进白酒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白酒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完善生产经营失信者名单认定和诚信披露制度,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功能,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加强对企业自律宣传,组织和监督企业参加诚信评价活动。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工作,对白酒质量安全实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并将其作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假冒伪劣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

  (二)强化政策落实。充分利用制造强省、科技大省、技工大省建设等相关政策,重点支持酒企实施技术改造、质量体系建设、追溯体系建设、品牌宣传、人才培养等。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及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各地根据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体系评价,支持开展基酒、窖池、应收账款抵(质)押融资业务,增强企业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对白酒企业一视同仁落实我省各项支持政策,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

  (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相关部门参加的省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负责全省白酒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起草、组织协调、督查指导、政策兑现落实等工作。省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认真谋划、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全省白酒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调度,切实解决白酒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相关部门)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创造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白酒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白酒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食品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安徽白酒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酿酒总产量50万千升,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白酒企业1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企业 ,建成全国优质酒生产、研发和原料、包装基地,构建“品牌强、品质优、品种多、集群化”的安徽白酒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安徽白酒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二、重点工作

  (一)围绕“产区+基地”,优化白酒产业布局。结合我省地处黄淮名酒带、长江名酒带的地理特点,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产业。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原则,引导市场要素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培育核心竞争力产业,将产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大力扶持以亳州、淮北、阜阳为中心的皖北主产区,以六安、滁州、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主产区,以宣城、池州、马鞍山为中心的皖南主产区 ,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基地集群。以重点白酒骨干企业为支撑,基于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建立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优质原料基地,引导中小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

  (二)围绕“扶优+扶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及企业经营管理。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建立规范、有效、科学的股权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工具,系统构建企业核心骨干人才激励体系。对白酒企业分类管理,根据不同企业特点,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实施梯队培养计划,引导企业找准市场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路径,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白酒企业跨省合作,加快全国战略布局,通过资本、品牌和技术输出,整合国内白酒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国资委)

  (三)围绕“数字+智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和智能设备投入,搭建车间级工业互联网,使车间设备互联互通,完成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加大制曲、酿酒、储存、包装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创建智能工厂。加快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数字感知技术应用,对产品生产、仓储、分销、物流运输、市场监察等环节数字跟踪溯源。加强示范引导,支持企业、行业和区域开展“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的对标贯标工作,提高企业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等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

  (四)围绕“低碳+循环”,推动实施绿色制造。落实能耗、水耗、物耗、污染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及绿色制造管理体系等标准规范,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以企业集聚、产业链耦合和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创建绿色工业园区。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支持企业开发生态设计,强化环保智慧监管,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五)围绕“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支持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支持白酒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鼓励白酒生产企业开展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推进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强化对酿酒过程和关键点的把控,以标准化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大力推广纯粮固态发酵,引导企业传承和创新传统酿酒工艺,保护酒厂窖池资源。加强白酒企业生产区域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保障酿造所需的水质和生态要求。(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

  (六)围绕“精品+名品”,重塑安徽白酒品牌。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加强品牌梯度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开发品质特点突出的安徽白酒高质量精品,抢占高端白酒市场,拉升安徽白酒档次。支持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具有药食保健功能、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产品,培养单品销量冠军。加大对安徽白酒整体形象包装和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安徽工业精品”中央媒体集中宣传、世界制造业大会、行业会展、专题论坛等活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创建特色小镇,促进酒旅文化融合,推进安徽白酒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转变。(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七)围绕“创新+创意”,不断优化营销模式。支持企业通过直配、分销、联营、体验店等多种模式,深耕省内市场,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织密线下营销网络,加快开拓省外市场,推进营销网络全国化布局。支持白酒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与国内知名电商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产品营销网络营销。鼓励开展新媒体营销,加快营销网络更新迭代,持续优化购物体验。支持企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物流配送、支付结算、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管理。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实现个性化订制,推进白酒销售从B2B、B2C向C2M(定制)转变,细分目标市场,实现精准营销。(牵头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八)围绕“领军+工匠”,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支持创新创造,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强化股权、期权、技术分红、税收优惠、住房教育等方面政策激励,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支持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支持建设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酿酒大师示范工作室”认定,选育一批“工匠”专才。推动校企合作,重点培养酿造师、酒体设计师、市场营销等一批应用型人才。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技能竞赛,推行关键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展人才和技术交流活动,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白酒行业人员整体素质。(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市场监管。推进白酒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白酒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完善生产经营失信者名单认定和诚信披露制度,加大对失信人员联合惩戒。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功能,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加强对企业自律宣传,组织和监督企业参加诚信评价活动。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工作,对白酒质量安全实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并将其作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假冒伪劣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

  (二)强化政策落实。充分利用制造强省、科技大省、技工大省建设等相关政策,重点支持酒企实施技术改造、质量体系建设、追溯体系建设、品牌宣传、人才培养等。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及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各地根据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体系评价,支持开展基酒、窖池、应收账款抵(质)押融资业务,增强企业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对白酒企业一视同仁落实我省各项支持政策,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

  (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省相关部门参加的省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负责全省白酒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起草、组织协调、督查指导、政策兑现落实等工作。省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认真谋划、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全省白酒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调度,切实解决白酒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相关部门)

  (经济观察记者叶青报道)

分享到:

上一篇:“在核心产区寻找中国酒”系列报道之二:鲁酒产区构筑白酒特色产区抱团协同发展
下一篇:第20届安徽糖酒会延期至7月10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