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黄酒 > 正文

二锅头在北京是如何取代黄酒的?

2020-08-03 16:16   浏览量:28771     来源:酒讯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无酒不成席”。而这个“酒”,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白酒。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就是近一两百年的事。更早的时候,占据“主流”的绝对是黄酒。这一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该书成书于清中期。)里大量饮用黄酒的情形便是明证。

  我们不妨再翻阅一下历史,看看白酒究竟是如何取代黄酒成为新的“宠儿”的?在元大都以来(明朝初期短暂迁都除外),北京一直居于全国的中心地位,饮酒具有方向标和示范作用,我们就以二锅头(包括二锅头的前身“烧刀子”)取代黄酒作为案例,简单了解一下相关历史情况:

​二锅头在北京是如何取代黄酒的?

  我们就从明朝说起。

  当时正值南方生产的黄酒和北方生产的黄酒“激斗”正酣之际,也就是中国酒发展史上重要的南酒北酒时代。

  北酒,以京、冀、鲁、豫为代表,地域广阔,尊尚古法;南酒,以江浙为核心产区,注重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两者地域风格的差异,成为那个时代酒世界的最大特征。二者之间的竞争,颇有点像今天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在明到清中期的漫长时代里,没有酒能够挑战黄酒的统治地位。即便别的酒类已经高度丰富化了。比如,当时各种果酒,包括用花果串香来配制的,或者直接参与发酵的花果酒都无法对黄酒构成威胁。

  二者之间的竞争,也一直持续到了清中期。因为,江南地区的黄酒制造不断引进新工艺,有统一的酒谱条例,形成了整体风格,不像北方各地自行其是。南酒终于打败了北酒,成为主流中的“主流”。

  烧酒此时的表现如何?我们知道,烧酒元代就已经发明,但是喝烧酒的人还是为数不多。当时烧酒在承接了元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并逐渐影响了人们饮酒方式的转变。

  但是,明到清中期的烧酒还只局限在平民阶层的饮用范围。上流社会的饮酒时尚依然是黄酒。特别是在京城,在达官贵人们看来,只有出身不正的家族的人,才喜欢饮用那种酒精度高的烧酒饮料,以寻求刺激。《清诗铎》中有“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的咏唱,正体现了那时黄酒与白酒之间的“贵贱”差别。

  即便是当时京城的百姓中也并没有普遍流行烧酒,主要还是饮用低度的民间自酿黄酒,原因是烧酒的口感过于爆辣。

  综合上流社会和民间的情况来看,烧酒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它过于爆辣的口感。也难怪,此时的烧酒还不称之为二锅头,而是“烧刀子”,也就是二锅头的前身。我们曾在前面多篇文章中,提到过它如“五刃之斧斤”。

  一直到了清代中期,烧酒还只是众多酒类中流行的一支,并没有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此时,整个大清王朝已经来到了由盛转衰的“拐点”。具体到酒界,也是“暗流涌动”:

  从烧酒自身来看。首先,明末清初开始黄河治理,中下游“束水冲沙”,需要大量秸秆,导致了高粱种植面积增加。高粱作为食物口感差,但蒸馏出酒的品质却比其他粮食酿造的更好,酒度也更高。于是酿制烧酒便成了消化这些杂粮最有效的途径。正是借助明末至清中期这200年时间,以高粱为原料的北方烧酒获得了巨大发展,烧锅遍布北方各省。史称“且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计数”。北京自然也不例外,“灶火如屋,突烟腾上,数里外皆见之。”。这为烧酒取代黄酒积蓄了力量。

  其次,北京酿酒技艺的第一次飞跃就发生在清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将第一次冷却而出的酒称为“酒头”,第三次冷却流出的酒称为“酒尾”,提出做其他用,只取第二次冷却流出的酒,口味最为香醇。由此,二锅头宣告诞生了。二锅头的诞生不仅仅大大提高了北京烧酒的品质,最主要的是,解决了长期以来最为诟病的口感爆辣问题。这为二锅头取代黄酒做好了产品准备。

  第三,从黄酒到烧酒,人们传统的饮酒习惯也发生了改变,最初,烧酒为国人所抵触的酒度高这一特性,也逐渐被接纳。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道:“既吃烧酒,以狠为佳。……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中之酷吏也,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烧酒不可。”由此可见,“以狠为佳”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饮酒选择。这为二锅头扫清了饮酒习惯乃至观念上的障碍。

​二锅头在北京是如何取代黄酒的?

  从黄酒看。我们说,整个大清王朝已经来到了由盛转衰的“拐点”。对于黄酒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以下几点:

  一是受清中期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影响,社会上的饮酒风俗也开始向烧酒全面倾斜,白酒饮用经济价值凸显。具体而言,就是黄酒的酒度低,但价格高,且大量饮用不易醉。因此总的饮酒成本很高。烧酒酒度高,容易入醉,所以饮用成本较之黄酒大为降低。

  二是明中期以后社会动荡加剧、清末南北各省农民起义不断,战乱四起。此时,由于北酒早已被南酒打败,京城贵族所饮用的黄酒需要从南方运输。绍兴黄酒进京的运河线路与南下的陆路交通却时常被战事所阻断,加之黄酒自身不便于颠簸与长时间存放,使得销路严重受阻。烧酒却因便于贮藏和远途贩运,酒业不发达的地区从外地买酒,便多会选择烧酒。

  三是清中期以后战乱的加剧还严重影响到江南地区作物收成,黄酒的酿造原料黍米和糯米为百姓食用尚且不足,是故黄酒产量随之骤减。高粱不宜食用,酿酒反而能够为百姓带来额外的收入。

  综上所述,二锅头先是抓住了历史赋予的战略储备期,壮大了自己。接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提高品质,强大了自身。又在人们的饮酒观念和习惯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大浪淘沙”。外加上昔日的王者出于自身的、客观的原因急剧衰退,二锅头得以从清中期开始逐步赶超黄酒,成为中国人的主要饮用酒。

分享到:

上一篇:新起点、新征程,“太子伯郎”参加10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下一篇:黑龙江查出4批次不合格酒类产品 涉及甜蜜素使用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