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11:20 浏览量:15150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顾雨霏
“白酒产业持续提升,再创佳绩;啤酒全线飘红,效益创新;葡萄酒艰难前行,曙光在前;黄酒突围仍在路上;其他酒有亮点亦有困惑,机遇与挑战并存;发酵酒精重回艰辛之路。”7月14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在四川省泸州市召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以“有喜有忧”四个字总结了中国酒业2021年的发展概况。
2022年,消费升级放缓,成本增加,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品类竞争与市场需求、产能放大与消费不足等矛盾凸显。“这些都预示着产业调整已经开始,酒业将面临重大压力。”宋书玉强调,中国酒业必须主动适应变化、主动调整、化解矛盾、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1年和2022年前5个月的成绩来之不易。”宋书玉介绍,2021年,全国酒业规上企业1761家,累计完成酿酒产量5407万千升,同比增长3.95%;实现销售收入8687亿元,同比增长14.35%;利润1949亿元,同比增长30.86%。1—5月份,全国酿酒行业规上企业1741家,完成酿酒总产量2241万千升,同比下降1.35%;完成销售收入3991亿元,同比增长13.98%;实现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39.72%。“大多数产业都受到疫情冲击,酒业也不例外。总体而言,中国酒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阶段,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均面临变革与调整。”
分酒种来看,去年,白酒产业竞合发展理念愈发彰显,呈现出产量、销量总体稳定、收入利润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产业继续呈现结构性繁荣,在全国饮料酒中,以16.62%的产量,实现了74.66%的营收和87.31%的利润;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连续第5年下行;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明显;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再提升,T8峰会企业利润占58.18%;陈年白酒消费备受青睐,消费整体增速达60%;数字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白酒消费多元化特征明显。
啤酒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是2021年的主旋律。量价齐升成啤酒产业新亮点,同时,国产啤酒国际影响力提升,啤酒高端化正式开启。值得注意的是,啤酒原料仍依赖进口,寻求酿造原料保障性供给,仍是中国啤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葡萄酒产量收入持续下滑,利润微增,预示着整个产业已经触底,反弹之日可期。中国葡萄酒迎来品牌时代,中国葡萄酒产区效应进一步放大,产业着重发力产品品质的提升和“随意葡萄酒”的新概念,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前行的新方向。
黄酒产业到了摒弃门派,携手江湖的时代。黄酒产业全国化取得进展,价值稳步回归,聚焦传播、产品、市场、品牌的“聚焦策略”初见成效。同时,技术攻关与科技创新,助推黄酒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新的饮料酒分类标准,为露酒发展奠定根基。目前来看,露酒市场认知度不高,行业人才短缺,品质表达不清晰,但作为以白酒、黄酒为基础再加工的酒类,露酒品类开发潜力巨大。
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果酒、配制酒、调香白酒及其他蒸馏酒不乏表现机会,目前存在的科技创新乏力、产业标准不健全等瓶颈亟待突破;酿造料酒始终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谷物酿造料酒”满足小康生活需求,消费稳健扩容,趋向集约化发展;国际蒸馏酒、利口酒升温,国内外酒类企业争相布局相关赛道;发酵酒精消费量增长明显,但产业利润水平下降,不同原料酒精利润差异明显。
产业矛盾释放不可避免
近年来,每每谈及酒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都会强调要“居安思危” 。
“产业矛盾积累达到了临界,产能扩大、品类升温、渠道扩充、整合加剧、消费需求下行,矛盾释放不可避免。”宋书玉表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居安思危,要认识到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重视已显现的苗头和矛盾,准确把握好危与机的关系,主动化危为机、危中寻机。
一是饮酒人群数量变化对酒类消费容量带来的不确定性。老龄化加速、新增人口减少等趋势无疑会对酒类消费容量带来挑战,但酒类品牌的“年轻化”发展是突破方向。
二是疫情常态化对酒类市场消费冲击的不确定性。疫情的反复对依赖于消费终端的酒类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对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造成了较大影响,其中新中产群体值得注意,其在推动酒类产品向高品质化快速迭代。
三是产业政策改变带来的不确定性。产业限制政策取消带来的名酒产区、名酒企业扩产潮流,生产准入提升、流通渠道扩容、新国标等都可能诱发产业发展不确定性。
四是业外资本涌入引发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跨界资本不断进入白酒产业,可能因对产业了解不深刻而出现“不胜酒力”的情况。
五是产能过剩与优质产能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白酒行业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优质白酒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这为投机炒作留下了空间,容易造成市场恶意炒作和虚假宣传”。
六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规上企业数量变化不难看出,在与名酒企业、名酒产区的竞争当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其应当尝试从人才、酿造、特色、个性等方面创新,从模式上敢于突破。
高质量发展多点开花
“疫情、政策、资本、产能等多方面因素,为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但同时也要坚定信心,看到中国酒业发展在产区、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也非常显著。”宋书玉说。
一是酒业经济稳健运行,彰显传统产业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美酒酿造不断向创新、智慧、科技、生态的方向迈进。
二是产区效应升华,产业竞争力提升。酒业作为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而这其中产区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区集约化平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品牌文化建设及市场拓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科技创新引领,美酒品质升级。科技创新对原粮种植、酿造工艺、产品品控等多方面的助力,引领了美酒的品质升级。
四是强化社会责任,树立产业形象。越来越多酒类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把美酒品质、美酒品牌根植于消费者的心智。
五是文化升级,服务升级。美酒的内涵在于物质层面的产品品质,更在于精神层面的优秀文化。不断创造美好场景、美好相遇、美好相约的体验环境,使得酒业服务水准持续提升,酒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案例;
六是生态酿造,筑稳根基。酒类酿造作为与生态环境最为密切的产业,酒业生态酿造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酒业协会构建的协会、产区政府、名酒企业合作模式,正在把生态美酒的经济价值有效转化为社会价值。
七是多元消费,彰显个性。美酒个性化表达的再升级是“十四五”酒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1年广大酒企紧跟消费趋势,形成不可复制的产品个性,酿造独特的香气、独特的口味、独特的风格,并根据消费者的多元消费需求打造消费者追求的消费场景,将美酒与消费喜好融为了一体。
酒业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有问题也有优势,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酒业将走向怎样的未来?宋书玉明确指出六大发展趋势,即:稳健增长,持续向好;科创引领,价值提升;零碳领航,产业升级;人才培育,支撑发展;美好企业,美好生活;文化强业,文化创新。
“酒业经济与国家经济走势极为吻合。”宋书玉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正在持续改善,2022年酿酒产业经济增长的韧性仍强,若疫情在下半年出现全局性好转,酒业经济整体也将突破新高。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酒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加持不断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因此,2022年,科技创新将成为酿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同时,积极构建酿酒产业生态酿造,促使酿酒产业向绿色生态发展全面转型,将成为产业永续的发展趋势。
“酒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传统酿酒产业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智能酿造与传统酿造融合发展新时代,对于酿酒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宋书玉认为,系统构建酒业人才培育体系,持续提升酒业人才竞争力,建立考核体系、技能大赛体系、教育平台体系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健康消费、品质消费、理性消费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将对酒业未来走势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生深远影响,消费体验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关注点。
“我们真的要反思我们继承了什么,我们又弘扬了什么,创新发展了什么。美酒文化也许太丰富了,以至于我们优秀的酒文化时常被忘记。”宋书玉坦言,在中国酒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酒业还有很多不足,“弘扬酿酒文化、弘扬科创文化、弘扬品酒文化,全面提升酒文化生产力,就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十四五”已经开局,谈及酒业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宋书玉说:“慢下来,不急不躁酿美酒;静下来,精益求精酿品质;沉下来,岁月酿造时间价值。”
上一篇:经济学家李后强:“川江之心”泸州的创新发展策略解析
下一篇:名酒庄网播报 泸州市市场监管局全力保障“酒博会”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