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庄网网,中国酒庄文化价值表达第一门户网站。专注服务传播中国白酒、红酒、黄酒等中国代表性酒种的中国名酒新资讯、新发展、新思维。
服务消费经济 诚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要闻 > 正文

诗圣光辉耀德阳|姜诗

2022-10-08 16:33   浏览量:10396     来源:四川省社情网

  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流寓蜀中期间(759—768)曾到过德阳很多县(市、区),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精美诗篇。这些诗记录着杜甫艰辛的行程,回荡着历史的足音,是时代的绝响、生活的写真。

  “安史之乱”以后,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为躲避战祸,杜甫于唐乾元二年(759)携家人从甘肃省同谷县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苦,最后辗转流落到生活比较安定的四川成都。依靠裴冕、严武、高适、房琯、王抡等朋友接济,才在草堂定居。在四川书剑飘零的九年中,除成都以外,杜甫居留最久的是川北的三台、阆中(762年7月至764年3月),川东的奉节、云阳(765年8月至768年1月)。此外,今天德阳市所属罗江、中江、绵竹、广汉、什邡等地,也游动着他清癯的身影,镶嵌着他沉重的脚印,留下了《鹿头山》《光禄板行》《题玄武禅师屋壁》《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宿诗》等十多首引人入胜的诗篇。这些诗作,既是杜甫诗歌宝库中的绚丽篇章,也是德阳历史文化中光辉的一页;不仅可以传承德阳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杜甫的了解,还可以开启我们的心智,激发我们的慧光,从中吸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因杜甫的路过,什邡市至今仍保留着“杜临场”的历史遗韵;杜甫写诗题咏过的绵竹,至今仍在绵竹公园内亭亭玉立,翠影摇风;中江的栖妙山、玄武观因杜甫的诗作而声名远扬,成为中江县富有影响力的文化遗址。

  在德阳,杜甫最先到的是罗江。鹿头山在罗江境内,地势险要,是山区同平坝的分界线,也是拱卫成都的屏障。越过鹿头山便气象一新,进入一望无垠的成都平原。在《鹿头山》中,最精粹、最有吸引力的是:“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着重抒发了诗人排除艰难险阻,越过崇山峻岭,步入平川以后,那种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

  杜甫在中江居留时间多一些,留下了《光禄板行》《题玄武禅师屋壁》《游集虚观》《江梅》《郪江亭送眉州辛别驾》等五首诗。其中《题玄武禅师屋壁》《游集虚观》二首是登临览胜之作。城边的玄武观以及栖妙山上的集虚观,远在唐代就已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古迹,杜甫到此寻幽访胜,即景抒情,静心刻意地描绘了登临途中所见到的那些富有特色的秀美景观“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凯州城下湍水流,凯州城隅多古丘。”

  《光禄板行》最值得称道。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杜甫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情思。忧国忧民,反映群众疾苦,表达百姓心声,是杜甫诗作的亮色,是主旋律。在这首诗中,杜甫站在苦难群众的角度,对“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的动乱的社会现实,对当时所处的不安定的政治环境,感到深深的忧虑。“安得更始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则寄寓了希望回到仓廪充实、人民安居乐业的开元盛世的殷切期望,抒发了深沉的感情。

  在《江梅》一诗中,诗人用“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四句写乡愁。诗人面对腊前初绽的梅花,遥望万紫千红、无限美好的春意,乡愁油然而生,想的是“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人在异乡为异客,面对美景思故园。诗人这种浓浓的思乡情怀,感人至深,引人共鸣。

  唐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到达成都以后,有近四年时间在浣花溪畔生活。在好友时任成都府尹、剑南川西节度使裴冕的大力支持下,着手营建草堂。裴冕对他关怀备至,优礼有加,又是“分禄米”,又是批土地“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对他感激不尽,多次写诗赞颂他。不仅写他“故人借禄米”,也在《鹿头山》中对裴冕推崇备至,说他“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要完成草堂的营建,需要大量的花草树木,杜甫无力购买,就写诗给朋友,恳求他们授予帮助:写诗给绵竹县令韦续,讨要亭亭玉立的绵竹;向肖实讨要桃树秧;向何邕讨要桤木树;向韦班讨要“落落出群”“青青不朽”的松树苗……

  杜甫对绵竹情有独钟,他在诗中告诉韦续“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表述想把绵竹移栽到浣花溪畔,用它来装点草堂,让绵竹的翠影迎着微风在碧波上轻轻摇曳,让绵竹的清香来怡悦人们的心神。

  杜甫留存在绵竹的诗,除了这一首之外,还有《送路六侍御入朝》。在诗中,他首先回顾了同路六侍御四十年的友谊“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接着发出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诗末用“桃花红似锦”“柳絮白于棉”来赞美剑南大地那撩人情怀的无边春色,勉励朋友要多加保重。

  据查证相关的文史资料,杜甫写于广汉的诗作有七首。其中六首同房湖相关。这些诗在标题中都特别注明是在广汉房湖创作的。房湖,又名官池、西湖,由当时被贬到广汉任汉州刺史的房琯主持修建。杜甫为何会对房湖念念不忘,写出如此之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呢?这同房琯有极密切的关系。他们二人是心灵契合的至交,患难相扶的挚友。唐乾元元年(758),房琯兵败受馋,杜甫仗义直言,上疏营救,谁料事与愿违,竟然引起轩然大波。震怒的唐肃宗把杜甫从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永泰元年(765)房琯复出,在汉州刺史的住上修建了风光旖旎的广汉西湖,自然要邀请这位共过患难的“布衣交”去那里畅叙友情。“患难见真情”,流寓成都、生活困窘的杜甫,到达广汉以后,受到房琯的热情接待。他们一起浪迹山水,亲近自然,诗酒唱和,玩得十分开心。美丽的房湖,留下了他们欢聚的影踪,见证了他们之间的友情,给杜甫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这些诗传递的是对房湖刻骨铭心、永远难忘之情,是房杜友谊的结晶。然而,感到遗憾和不解的是,在杜甫的这些诗作中,只发现他在湖上荡舟的篇计,而未发现直接写给房琯的诗篇。

  杜甫写房湖的诗,以湖边的物象为主要描写对象。除去朋友之间的应酬之作外,写鹅的有《舟前小鹅儿》《得房公池鹅》,写春雁的有《官池春雁二首》。《舟前小鹅儿》用抒情的笔调,赞美小鹅儿的活泼可爱“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鹅儿的形象鲜明,既生动又传神。杜甫还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小鹅儿遇雨时那种无力的状态:“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叫绝。《官池春雁二首》重在抒发他那“剪不断理还乱”、点点滴滴在心头的乡愁。杜甫在诗中寄托很深,通过写春雁急欲还乡“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来表达自己急欲回归故园的愿景。杜甫的这种思乡情结极其深厚。他千辛万苦来到成都,不辞辛劳地营建草堂,生活安定下来以后,也还写过“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可见杜甫的思乡之情是由来已久的。

  在什邡云西镇大泉坑至今仍保留着杜甫到过的杜临观、杜临场。但经过多方查证,杜甫留在什邡的诗并不多。据乾隆《什邡县志》记载:“治北三十里,昔传唐少陵杜公经此得名,往迹无考,今惟一残碑,现有子美及不相属数字。按上元元年(764年)高适牧彭州;二年房琯为汉州刺史。甫至成都,常于此往来。曾有宿寺诗篇。或游临于此,因以名扬,相传至今未改。”乾隆县志里提到的《宿寺》诗,其实并不完整,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其中两句:“为向彭州牧,寺僧急救难。”

  据考证杜甫同房琯相约一起从什邡过河到彭州去赏牡丹。谁料想天公不作美,出城不久就碰上倾盆大雨,只好下马到百姓家避雨。待到如注的大雨稍停,准备渡过洛水时,不料河水猛涨,浊浪滔天,艄翁技术再精,也不敢冒险送他们过河。万般无奈,只得借宿在洛水边上的亭江寺。杜甫诗作中的《天彭看牡丹阻水》就写过这件事。和尚得知二人都是闻名遐迩的大诗人,杜甫的名声更是如雷贯耳,就想请杜甫为寺庙写一首诗,但又觉得难以启齿。

  第二天,雨过天晴,杜房二人即将动身。和尚急了,忙不迭地闯进杜甫住室求诗。哪晓得一夜辗转反侧的杜甫,刚有了灵感,想起开头两句,和尚这一闯,就把杜甫的诗兴打乱了,再也续不下去,这就是这首诗残缺的原因。正因为有这样一段流传千年的文苑趣事,才有后来赵松雪刻在石碑上的《杜子美戴笠图》。

编辑配图:位于绵竹产区的杜甫酒业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在历代诗人中,杜甫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是一座无比崇高的精神高地。杜甫留传在德阳这些精美动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真切地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心路历程、活动轨迹、思想境界,是研究他在四川九年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对于德阳人来说,这些诗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文化强市的精神支撑,是繁荣德阳文艺创作的力量源泉,也是年轻一代进行人文教化的好教材。在今天,深入发掘本地文化资源,卓有成效地传承历史文化,意义十分重大,是一种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来源四川省情网,作者/姜诗)

分享到:

上一篇:特别报道:重阳,金酱酒业酱香酒谷制酒车间正式建成下沙投产
下一篇:赤水河左岸,郎酒绘就5大生态酿酒区共襄酱香郎酒6万吨山水画卷